•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层党建

    刘晓东:嘎查飞来的“鸿雁”

    发布时间:2021-01-09 01:10 阅读量:1499

    大板村是个蒙古族聚居村,贫穷落后是它曾经的样子。但这个全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如今已成为党建硬村、经济强村、村民富村。变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呢?这要从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的刘晓东2017年8月来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大板村驻村扶贫开始算起。
    “我是农民的儿子,能够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来到大板村我就把这里当成我的家乡了,我要用全部智慧和力量建设她,回报她”。刘晓东朴实的语言和朴实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赤子之心。
    让支部从弱到强
    村部陈旧破乱、村班子矛盾严重、党员队伍凝聚力不足……摆在刘晓东面前的难题一个一个出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绝不能单打独斗,我一个人能力再强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实现目标”。
    从基础设施抓起,刘晓东开始对村部进行维修改造,增添现代化办公设备,硬化路面,种植绿化树种,安装照明设施,建设党建长廊,半年后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亮相在村中。群众有了办事的地方,党员有了活动阵地、村班子有了工作的场所。
    面对村“两委”班子矛盾多,内耗严重问题,刘晓东协助村班子查找、分析、梳理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问题,从村“两委”班子、村党小组长抓起,逐一谈心谈话,组织村党支部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鼓励激励他们转变思想。制定完善党建工作计划、“四议一审两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定、评优评先、党员志愿者服务等10余项制度,在教育、引导、感化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现在的大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刘福盛一肩挑,村班子6人抛开成见,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满满。大板村党支部由过去软弱涣散“问题”支部,成为全县的先进党支部。
    让集体经济从0到20万
    村班子自身强了,但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这是因为没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处于穷家难当的困境,不能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服务,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解决不了。刘晓东驻村后下决心要做的第二个事就是发展村集体经济。
    他从一名机关干部化身“跑项目小能手”,4年来为大板村引来22个项目。第一个争取到是120KW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不能成功,在涉及到占地问题的时候,老百姓不理解,总认为土地拿来种庄稼多好,发电没有收成。刘晓东逐户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跟老百姓讲光伏发电的长期效益,告诉老百姓“有了光伏项目就像‘城里人上了养老保险’似的,能够长期稳定的获得收益”。他协调扶贫、民委、发改、电力等多个部门,跑了城里跑镇里,跑了镇里跑村里,做规划、办手续、调矛盾。碰到老百姓政策讲得、别人的白眼看得、来回交通的苦吃得,就是用一股干劲儿和倔劲儿推动项目落了地,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收入10万元。
    迈开第一步,第二步也不难了。刘晓东发动村组干部,从思想落后的户入手逐步争取村民广泛支持,在7个地块流转土地近1000亩,接连推进村集体项目。他自费扶持村民开展辣椒种植试验,喜获成功,一鼓作气扶持党员致富带头人成立阜蒙县“民族一家亲”专业种植合作社,既能为贫困户分红,又能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低价优质服务,每年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0.8万元;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建设100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今年年初,刘晓东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恢复生产,招商引进有机黑木耳田园综合体项目、百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再次为大板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大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2021年底有望实现40万元。
    让贫困户从穷到富
    集体经济增长了,也要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针对100户,2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刘晓东因户多元施策。
    针对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收益低的现实情况。刘晓东为31户村民,11贫困户一一做思想工作,以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将他们纳入到辣椒、红薯、茄子、大葱等200亩高效种植项目中,每亩纯收入1500元以上,既为本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了样板,也为100户贫困户分红增收。同时,他引进阜新和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菊苣种植项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产品”的模式,企业提供生产、管理、销售、回收加工一条龙服务,亩净收益1500元以上,稳定带动17户村民致富增收。在刘晓东的帮助下,阜新和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转能增效,菊苣茶、菊粉、菊苣煎饼、菊苣月饼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大板村民高效种植品种和致富增收又有了新的选择。
    他实打实帮扶,不差一户,不落一人,为每个贫困户落实3个以上产业帮扶措施,带动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刘晓东还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为种植户、养殖户、餐饮经营户提供技术咨询,吸引客源、代言销售产品等服务。在疫情期间,刘晓东通过电商平台和个人关系,帮助村民和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价值7万余元。
    大板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刘晓东想到让劳动力打工致富的办法。他给贫困户孙凤珍介绍工作,孙凤珍说:“打工倒是没问题,可是我不能离开家乡太远、还要照顾老小,还要种地,工资也不能太低,按这个标准也没有哪个企业要我呀!”刘晓东调研后发现其他剩余劳动力也是这种情况,要满足他们提的四个条件只能把企业搬到村里来了。可怎么把企业搬到村里来?刘晓东颇费了一些心思。他先后跑到沈阳、大连等找地企业洽谈,将服装加工、手套加工、手工品制作等业务嫁接到本村成立的扶贫车间,村民到扶贫车间上班,或拿到家中制作。对不会技术的,就先集中免费培训,学成后上岗。就这样一批村民在农业生产、照顾家庭、兼职打工三不误情况下还能实现月增加收入500元以上。刘晓东还推荐贫困户到村集体开办的产业项目中,带动了5000余人次就业。他组织设立21个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公益岗位,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贫困户丁玉坤实现养殖业纯收入13400元、贫困户石宝权养殖纯收入11700元、贫困户卢中火一边养殖一边打工年人均纯收入在1.9万元以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脱贫的致富路,一户一户贫困户因帮扶而脱贫。目前,大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2700元,是2016年4倍,大板村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走上小康路。
    让百姓幸福指数从低到高
    一切源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点一滴做,让人民展露幸福笑容是刘晓东最大的追求。
    大板村的路是老大难问题。刘晓东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民委、交通、国土等部门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为大板村修建出行路和田间作业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85岁的老党员王淑琴用蒙语说着“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坑坑洼洼,现在刘队长修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我有生之年还能走上这样的路,感觉非常幸福,这要感谢共产党派了这么好的干部啊”。
    大板村是大板镇的中心村,刘晓东在发展本村的过程中,不忘为大板镇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大板镇实施蒙古族特色小镇改造需要帮助,刘晓东主动帮忙协调资金400余万元,完成3公里街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修建4A级景区海棠山牌楼,增加民族元素,提升大板镇城镇品位,也让本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针对村内没有文化场地的问题,他争取资金20余万元,修建大板村民族文化广场、民族团结健身广场,为丰富群众生活搭建了平台。组建村秧歌队、健身舞队,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百姓离开了牌桌,从麻将队员变成了文艺达人。
    针对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他协助大板镇党委政府争取700万元资金建设自来水厂。他为鼓励老百姓安装自来水,让大家都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设计很多贴心优惠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免费安装自来水,普通农户安装自来水补贴200元,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长寿补贴200元,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元助学金等,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举动,让百姓心里暖暖的。
    刘晓东这只鸿雁,为家乡、为人民总是竭尽所能,毫不保留,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初的承诺,大板村的百姓笑容就像天空中星星一个个被点亮,连成灿烂光明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