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四项工程”激活基层人才“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1-03-14 15:10 阅读量:1862
近年来,桓仁县将基层后备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重选拔、强培训、严管理上下功夫,探索构建“选、育、用、管”基层人才全链条工作机制。
实施统招统选工程,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先后启动2批“归雁行动”招录工作,招聘吸纳了104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全日制大学本(专)科及以45上文化程度的村级组织工作者,“归雁行动”人员全部实行县招乡镇管村用。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机制,13个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归雁”考核办法,采取群众评议与组织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其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评先评优、绩效奖惩的重要依据。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向基层单位下发“基层后备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意见征求表200余份,收到有效意见建议35条,在征求各单位及学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围绕美丽乡村、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主题,制定培训方案和教学安排,并采用专题学习、现场教学等形式适时组织开展常态培训。注重查漏补缺,前后收集学员培训信息反馈15条、培训心得体会103篇,着力强化训后成效。
实施墩苗锻炼工程,变“温室培养”为“一线成长”。从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县直机关中择优选拔125名年轻人才进行驻村培养,通过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实际工作,增强基层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全覆盖驻点带动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整顿提升。加强蹲点基层人才精细化管理,在驻村干部中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走村入户积累群众经验56条,通过拓展蹲苗方式和途径,为年轻人才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实施严进严管工程,变“量身定制”为“动态评价”。建立后备人才队伍优胜劣汰动态调整补充机制,结合基层党组织每年开展的年度考核及组织部门回访考察,对后备人才队伍进行全面研判,根据考察情况和基层班子建设需要,调整充实后备人才队伍309名,使后备人才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及合理的结构。将德才兼备、工作突出、群众认可,经过一年以上培养锻炼的后备人才,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已为基层领导班子输送优秀人才21名。
联系人:桓仁县委组织部 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