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层党建

    鞍山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报道之五:“米袋子”“菜篮子”有提升 乡村振兴有成效

    发布时间:2021-06-18 13:52 阅读量:2672

    微信图片_202106181347521.jpg

    辽宁党建网6月18日鞍山讯(王兰 董楠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16日,鞍山市委召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贵林介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十四五”总体安排,介绍今年以来鞍山市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大部署、重要举措、积极成果,同时,鞍山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范云明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210618134752.jpg

    新闻发布会从“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今年鞍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局起步情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新闻发布。

    一、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鞍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编制工作。规划共分为13个部分。总体思路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安全及“菜篮子”产品供应,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十四五”时期,共谋划储备农业重点项目174个,总投资394.88亿元。

        一是在粮食安全战略上寻求新突破。稳定粮食生产,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市设施农业规模达到20万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0万亩以上。推动蔬菜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保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4万亩,总产量100万吨以上,水果生产面积60万亩、产量50万吨以上,食用菌生产面积4万亩,产量25万吨以上。

        二是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寻求新发展。强化市场导向,突出区域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台安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海城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岫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围绕现代农业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形成百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0个。

        三是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上寻求新模式。重点建设形成鞍山南果梨、鞍山花卉、台安肉鸭、岫岩食用菌、鞍山设施农业等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鞍山南果梨等国家区域公共品牌,打造鞍山君子兰、岫岩香菇等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是在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上寻求新成效。建设整洁宜居现代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村河道治理,用5年时间再建成3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持续改进农业生态环境,推进面源污染防治,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二、现代化开局起步平稳良好

        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鞍山市委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30余项硬措施,为保证今年鞍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包括:

        一是强化粮食生产责任,防止耕地“非粮化”。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粮食安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制定《鞍山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保证耕地面积稳定在407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315万亩以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两区”划定面积稳定在296万亩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

        二是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畜牧业大发展。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严格落实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疫情报告制度。抓好生猪生产恢复,确保2021年底生猪产能恢复正常。落实绒山羊、肉牛等地方特色养殖业保险政策,做好岫岩绒山羊保种工作。

        三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及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粮食生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公司+农户)、屠宰,加强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依托星奥、九股河、安井等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生猪、肉鸡、调理品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建设“鞍山南果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是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统筹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和市级资金补贴政策,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深入实施海城市、台安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继续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南果梨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完善智能化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健全和规范各级农膜回收利用台账,确保实现农膜年回收率80%以上工作目标。

        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数据的保管、更新、使用和保密等工作。全面总结海城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试点改革成果。推动海城市省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产权交易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大力推介宣传家庭农场典型,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引领适度规模经营。

        截至目前,鞍山市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5.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4元,同比增长10.3%。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年初以来,鞍山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救助保障,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3月10日至11日,鞍山市委、市政府在岫岩召开了全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现场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强化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开展好“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4月1日至2日,全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培训班在岫岩举行,会议要求各市要认真学习岫岩扶贫的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项目,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是及时拨付资金,做好投入衔接。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础,保持总体政策稳定,将市本级2021年预算内扶贫资金5310万元在市人代会通过预算后两周内拨付到县(市)财政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用于巩固脱贫成效、扶贫贴息资金、兑现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为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强化动态监测,完善工作体制。鞍山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鞍山市开展动态监测识别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工作方案》,建立了村组月入户走访、行业季数据比对、乡镇季入户核实和分析研判、县级最终审核确定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动态识别机制。同时,相关部门完善鞍山精准帮扶微服务平台APP功能模块,采集关联监测户数据信息,实行数字信息化动态管理,全面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打造“数字鞍山”。

        四是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和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因户合理选择相应的联结纽带,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确定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同步增收的利益分配方式,完善股份联结、订单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等四方面联结机制。岫岩制定了《扶贫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扶贫资产项目后续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相关资产后续管护制度,明确保管、使用和维护各环节责任,规范台账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和处置管理。

    【责任编辑: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