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建昌党史第四期
发布时间:2021-07-15 07:50 阅读量:3576
建立第一个党支部
1943年7月,马骥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在大、小英沟,大南台子,张台子等10几个村开展抗日工作,经地下党员刘进元、李春芳介绍,发展贫苦农民王泰、李景和、谷美珠等人为党的地下关系户。王泰是张台子村农民,家庭贫苦,为人正直、豪爽,好打抱不平,在群众之中很有名望,经马骥部队连指导员张宝余和刘进元培养教育,他仇恨日本侵略者,并积极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抗日;还带领群众开展为抗日武工队捐大户的粮草活动(即强制地主、富户献粮、献草)。经过斗争考验和本人请求,于1944年3月经地下党员刘进元、李春芳和连指导员张宝余介绍,王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相继又发展了李景和、谷美珠等人入党。
1944年8月,抗日游击区逐渐扩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按当时对敌斗争形势和已基本成熟的建党条件,有必要建立基层党组织。经马骥部队连指导员张宝余和党员刘进元共同筹划,在要路沟大南台子村一个旧房框子里召开党员大会,决定从联合党支部分出单独建立建昌县第一个党支部。经民主选举和上级党组织批准,王泰任党支部书记,李景和任组织委员,谷美珠任宣传委员。该支部成为要路沟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建昌县第一个党支部。
党领导建昌人民开展反“集家并村”斗争
1943年春,日军对热南、辽西地区不断增兵“扫荡”,实行疯狂的“集家并村”政策。妄图切断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昌县西南山区的广大人民,在凌青绥联合县工委的领导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联合县地工人员及八路军、武工队,在群众中揭露敌人“集家并村”的阴谋,并发动群众不修“围子”,破坏围墙,不进“人圈”。广大群众认识到日寇的阴谋之后,无不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愤怒的说:“我们是人,不是牲口,死也不进‘人圈’”。
贺杖子乡腰岭沟农民朱万深和王金、王玉福父子,誓死不进“人圈”,他们在山里凭借地势挖地窨子,洞口用柴草伪装,敌人不来,他们就出外种地。敌人来了,他们就钻进地窨子里躲起来。喇嘛洞下五家子村农民刘长海,因日伪甲长带人去他家扒房子,他愤怒的将杨甲长砍倒,然后带着庄子里7户不进围子的群众逃往外地。要路沟统子沟张玉学家,经过伪警察7次烧拆,始终不进“围子”,坚持住在山里。
党的地下工作者、八路军和武工队与敌人坚持斗争,还多次与群众配合,把白天修好的“人圈”围墙扒倒或炸毁,有的围墙要经过数次修、扒,要好几个月才能勉勉强强完工。老大杖子贾杖子的“人圈”围墙从春到秋也未修完。1943年除夕之夜,黄石砬子武工队长王杰带领部分战士,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用炸药包将贾杖子围墙炸毁数丈长,并放火烧了“人圈”的大门角楼。日伪军、警对此整天提心吊胆,而“人圈内广大群众则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反“集家并村”的决心和信心。
在日伪实行“集家并村”不久,中共凌青绥联合县工委,为了便于加强对本地工作的领导,使之取得更大成果,派出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木头凳区领导,在大英沟和青龙县的黄石砬,组建了一个联合党支部,建立第一个党小组,标志着建昌县民众抗日斗争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阶段。
为了进一步开展反“集家并村”的敌后斗争,1943年秋后,党的地下工作者曾多次对在老大杖子、要路沟、魏家岭等游击区的伪牌、甲长等人加强宣传、教育和争取工作,加速两面政权的建设,使他们成为党的地下活动的关系人,名为日伪,暗中为共产党、八路军办事。通过党的地下工作者和八路军、武工队的耐心工作,使许多伪牌、甲长改变了对共产党和广大群众的态度,使老大杖子、要路沟至和尚房子一线岭边地区,基本上连成一片,八路军、武工队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局面也得到了扭转。
——转自中共建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中国共产党建昌简史》
【责任编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