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校园党建

    解锁思政“金课”博得流量的“成功密码”

    发布时间:2023-06-20 11:13 阅读量:4321

    近几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基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报国为民行动。思政课的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受到学生们“特别接地气”的赞誉。目前,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思政课已经实现了对全校学生的全覆盖,成为一门备受喜爱的“金课”。(《光明日报》6月13日)

    众所周知,“空洞”“枯燥”“没意思”……是不少学生对传统思政课的印象。传统的大班思政授课是灌入式教学,学生上课多半是被动应付考试拿成绩,很难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相对而言,山科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堂却是一片火热。学校潜心实施思政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开展主题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实现思政教学由“粗放供给”到“特色供给”的转变。学生们对思政课更亲了、更近了、更喜欢上了,对思政理论有了新的体会和思考,不仅完成了课程任务,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选准了方向才不会迷航,明确了思路才走向成功。“空洞”“枯燥”“没意思”的课程,转变为实效、走趣、有意思的课程从而成为学生热爱的“金课”,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学校充分挖掘各方向思政元素,在“问题导向”模式下,思政教师们引导学生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文化场馆实地调研,开展助农直播、文化宣讲、技术转化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发挥所学所长解答“疑难问题”,做到与人民同行、为社会奉献,一堂堂“接地气”的思政课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山东科技大学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功探索,给大家提供了改革范例和思想启迪。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接地气的思政课才是好课金课。努力办好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注重分层对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更要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思政课,使得原来的“最难讲”变成了“最精彩”,“纸上谈”变成“实践行”,“空洞课”变成“黄金课”,从而把思政理论讲到学生的心坎儿上,将理想信念融入报国为民行动中。如此,才是成功的改革,改革的成功。


    丹东市第三十三中学唐颖

    【责任编辑: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