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共建“一带一路” 共赴锦绣前程

    发布时间:2023-12-28 23:19 阅读量:893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

    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穿越草原荒漠,冲破骇浪惊涛,开辟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景象。如今,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逐渐从愿景变成行动,并深刻带动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更向所有伙伴开放。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之“道”,也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因为“一带一路”,我国与许多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之路建设。也因为“一带一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年均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巴基斯坦长期受制的电力短缺问题;卡塔尔世界杯从比赛球场,到供水网络,再到电力保障,中国制造为卡塔尔世界杯提供了有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一项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河海不择细流,则能就其深,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都为共同构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大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都是全人类、全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一带一路”传承历史悠久的丝路精神,用合作、包容架设起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的新时代“文明之路”。在这条大路上,我们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我们倡导“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努力绘就民心相通、梦想相连的画卷。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带一路”为不同文明提供了平等而广阔的平台,让合作更为畅达、让友谊愈发深厚,这条纵横万里的文明之路必将因文明的交流互鉴而多彩丰富,成为世界文明百花齐放的风景线。

    “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从地图上,把首尾两端划上一条直线,可谓轻描淡写,但要把这条线变成现实,却是要突破空间上的障碍、冲出机制上的窠臼和解答运营上的难题。“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在“中国声音”里,世人听到了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声音,也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具体的落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路”是先决条件,“人”是关键要素,“情”是愿景达成。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我们将继续以百花齐放、共襄盛景的包容心态,以面向未来、脚踏实地的卓越眼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必将迎来周道如砥、终和且平的锦绣前程,携手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

    作者:李佳芮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