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党建引领 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发布时间:2024-03-29 22:16 阅读量:8863

    近期,一档名为《种地吧》的新型农业综艺节目在各大平台热播,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事业,这些“新农人”也为农业领域注入了新活力。要善于当好人才管家,加强党建引领,做好“新农人”引育管用工作,让更多的“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路。

    畅通人才入口,充实“新农人”人才库。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打好“乡情牌”,另一方面,要构建好农村创新创业的“引才体系”,多措并举激发人才动能,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比较优势,释放农村产业活力,充分利用政策福利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党建链+人才链”“人才+乡村振兴项目”“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互联网+农业”等引才体系,吸引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研究的“土专家”返乡创业,真正让返乡创业青年成为致富“领头雁”。

    精确培育方向,提升“新农人”真本领。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我们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切实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娘家人”,要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模式,加强精准培训,更好地激活农村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实现专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增产增收,走上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新农人”尽快掌握所需的技能本领,真正成长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

    完善激励机制,破解“新农人”发展瓶颈。招才引才不是“一锤子买卖”,想让“新农人”真正长久发挥作用,必须拿出长期且能落地的人才服务政策,完善配套保障,进而助力他们深耕乡村沃土。通过对扶持政策、晋升机制、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陆续健全“新农人”服务体系,提高“新农人”创业干事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在农村发展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让“新农人”真的落地生根,成为“兴农人”。

    作者:魏赫薇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