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缩短“周期”才能拉近“距离”

    发布时间:2024-04-14 08:41 阅读量:6588

    隔岸而望是一种状态,若即若离是一种状态,唇齿相依也是一种状态。如这三种状态是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则隔岸而望者,民必恶之;若即若离者,民必远之;唇齿相依者,民必爱之。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有效方式之一就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行政周期,让群众更连续、更充分地感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

    缩短从“咨询”到“回答”的周期。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中“回答”群众的咨询提问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个“回答”不仅仅是狭义的语言反馈,更包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应借力网络,引导社会养成“网上咨询、‘码’上办事”的治理新风尚。并利用当前官方网站都设有的咨询提问功能这一特点,及时有效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网络回复内容上少些官方语气和辞令,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让群众明白该如何去做。涉及到需要落实行动的问题,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席工作制度,统筹开展行动落实,定期清理积压问题。此外,还应有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相关问题的解决进度。保证提问有回音、答复必落实。如此缩短从“咨询”到“回答”的周期,让群众有满满的存在感。

    缩短从“调研”到“实施”的周期。要做到积极服务人民,主动发现问题,还要从调研开始。科学调研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具体表现。所以做好调研工作,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从“调研”到“实施”的周期往往很长,这不利于相关政策早日发挥作用、造福社会。排除必要步骤所消耗的时间,我们应该在非必要环节上提升效率。基层调研就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少听汇报,多到群众家里坐坐,多到生产一线看看。因为来自基层的声音最真切、最直接。掌握足够的信息后,还要实施有针对性的行动。行动要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既小心翼翼,又大刀阔斧。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贴合实际地制定政策,从而缩短从“调研”到“实施”的周期。

    缩短从“巡视”到“整改”的周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担起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要不断提升能力、强化本领。所以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巡视工作,刀刃向内、自我剖析。纵观从巡视到整改的过程,在整改时效上,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此举可以营造全体民众监督的氛围,让整个社会看见我党的决心和信心。当然,缩短周期必须遵循程序和规律。针对相关问题,设定一个整改时限区间,下限就是规定日期,上限则为最快理论完成时间。在这个区间内完成的,根据整改的质量可以在反馈考核中适当加分,以资鼓励。整改在时间上的弹性制不仅是区别化考核、差异化鼓励的尝试,也可以有效缩短从“巡视”到“整改”的周期,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与力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欲有效缩短行政周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俯下身子、迈开脚步多到基层走走看看、听听问问,于根源处为制策把脉定向。只有深入了解民生民意,施政才能有的放矢,人民才能获得更多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我们与群众才能唇齿相依、没有距离。

    作者:吴双晋 李旭东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