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读懂“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内涵

    发布时间:2024-04-16 09:40 阅读量:8976

    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奋进才能动力满满,征途才能一往无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因此,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涵养奉献精神是读懂“人民至上”理念的关键支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只有心里想着人民,才能无私奉献人民。这是构成人民事业的基石。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张桂梅等等这些人,都是因为热爱人民才俯身大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始终把人民摆在首位,我们的事业才有意义,有温度,有动力。奉献人民既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小事。从街边走访,到一句问候,从村头唠嗑,到入户调研。只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我们就要默默奉献。就像我们党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都是我们在用行动,向人民奉献光热、践行初心。

    凝聚广泛共识是读懂“人民至上”理念的根本目的。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巨轮,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终极目标。这样的奋斗既是心里的深情,也是手中的事业。如何让事业更精准?唯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党员干部要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中,深入到基层一线,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找准事,谋对事,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结合起来,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只有将一颗初心变成人民脸上的笑容,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汇集更多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推动事业发展是读懂“人民至上”理念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力量源泉。五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中国人民用宽厚的肩膀挑起来、用深沉的脚步走出来的。如今民族复兴已然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事业,我们必须要依靠人民来达成这一伟大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何以不负,唯有初心。共产党人当立足本职、抓住当下,用实际行动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不要在意岗位差异,那只是分工不同。共产主义的事业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只有在职尽责,人民至上才会落地有声。并以此产生强大核心、形成团结力场,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群众满意程度是读懂“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份时代考卷能否取得高分,是人民群众说的算。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取得让人民群众真心满意的成果,国家的发展才有成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如何顺应民意,让人民满意?唯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作为服务人民的公仆,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服务于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的诉求为发力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民群众心里乐开的花,才是这盛世最美丽的花。

    作者:樊华 李旭东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