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动态

    大连服装产业由批量生产向“定制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08-09 10:30 阅读量:10744

    走进位于大连市的大杨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只见机械手臂灵活舞动,正精准地按照客户的定制尺寸裁剪面料;自动挂装系统如同智慧的调度员,眼疾手快地将不同的料件送往各自的加工站,每一道工序都衔接得天衣无缝。

    “在这里,每一件西服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从内衬的定制花纹到纽扣的特殊材质,再到超长特体西服的精细打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我们对完美的追求。虽然定制化生产挑战重重,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我们有信心实现高效与品质的双重飞跃。”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的声音中充满自豪。

    服装加工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大杨集团作为“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始会员,主动创新求变,聚焦高附加值单量单裁业务,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引领行业从批量服装向定制化服装转型,逐渐摆脱传统增长模式。为积极拓展高端定制业务,大杨集团坚持向科技要效率。从柔性定制系统虚拟试衣软件和智能仓储系统,到全自动面料裁剪设备,再到自动挂装系统,目前已实现西服生产全流程智能化。

    “国外客户可以选择到我们的实体门店量体裁衣,也可以通过柔性定制系统上传数据。订单信息自动分配到生产系统,开始自动裁剪面料并进行全自动流转,一套定制西服的整个生产环节一般仅需1个工作日。由于定制化服装多是个人订单,交货非常急,对我们的生产管理和海关监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胡冬梅说。

    为助力企业拿到更多海外订单,大连海关所属金普海关积极匹配全新生产模式,聚焦定制化服装“短生产、急交货、零库存”的特点,创新打造服装加工“单量单裁”管理模式,对批量化服装与定制化服装进行分类监管,简化定制化服装的监管程序,使订单交付周期从10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

    “定制化”已经成为服装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连市实现定制化服装出口4.45亿元,同比增长2.9%。

    (辽宁日报记者 王荣琦)

    【编辑:孙滢茜】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