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评论

    不能把“千分制”考核奉为圭臬

    发布时间:2024-12-23 10:20 阅读量:8435

    日前,上海市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上海市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虹口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年度“城市运行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存在“千分制”情况,制定下发的本区“城市运行安全”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评分细则表超过8800字,指标体系共3级,大量指标赋分细化到0.1分、0.2分、0.3分,个别指标赋分甚至达到小数点后2位(0.05分)。基层反映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繁琐,给实际工作开展带来更大的负担。(据12月22日红星新闻)

    “千分制”已经被视为“裹脚布”臭名远扬,可有的地方还是奉为圭臬,死不放手。评分细则超过8800字,指标赋分达到小数点后2位,这样的“千分制”看似考核严格,实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为基层添堵。

    从百分制到千分制,再到“双千分制”,各地在基层考核上可以说花样别出。2018年以来,临沂市费县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综合考核,堪称奇葩。设计这样复杂的考核体系,看似精细科学,实则是不愿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的真实难点与重点,企图用一套 “万能公式” 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基层实践。以为越精细越能体现管理水平,却不知这脱离实际的精细,只会让基层陷入无谓的忙碌,沦为形式主义的 “提线木偶”,而所谓的考核成绩也沦为纸面虚荣,无法真实反映城市运行安全的实际成效。

    另一方面,“千分制”这种过度细化的考核还容易滋生新的不正之风。基层为了那零点几分疲于奔命,一些人便动起了 “歪脑筋”,琢磨如何在形式上迎合考核,而非真抓实干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数据造假、材料美化等乱象,在这种高压又脱离实际的考核环境下极易滋生,不仅败坏工作作风,更让安全隐患在虚假繁荣中被隐匿。

    基层减负,是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的一项重大任务,旨在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针对有的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甚至出现“千分制”、“双千分制”等问题,明确提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的规定。 然而,少数地方、少数领导还是对“千分制”情有独钟,这不但违反了上级规定,而且反映出少数人头脑里的思想陈旧、观念落伍,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千分制”只是考核的手段,“千分制”的问题其实是考核机制出了问题。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和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简化考核指标,突出关键绩效,让考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上级部门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避免以“一刀切”的标准衡量千差万别的基层实际,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反馈机制。基层对不合理考核应有畅通的申诉渠道,当他们喊出 “累” 与 “难” 时,能有部门及时回应、调整。同时,对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给基层添乱的部门与责任人,要严肃问责,以儆效尤,让形式主义成为 “过街老鼠”。

    考核不应成为束缚基层手脚的枷锁,而应成为激励其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千分制”这种过时的考核方式,早该摒弃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考核体系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刚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许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