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7 10:18 阅读量:319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全国教育大会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院(系)党组织是坚持高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基层党建任务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高校的有效贯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院系支撑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作用,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推进“一融双高”的价值意蕴
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简称“一融双高”)的内涵是指将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目标的有机整体,通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党建优、事业优。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事业发展的领航定向、凝心聚力以及服务保障的作用,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加速发展。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是新时代新征程一流大学的价值引领和使命担当。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持续提升院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然之举,是激发和增强院系改革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院(系)级党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功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党员干部、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强化组织功能,确保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推动本单位事业发展卓有成效;确保党的基层组织“神经末梢”更加强健灵敏,凝聚起推动发展的智慧力量,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高校必须加快步伐,积极探索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一融双高”的有效路径。
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推进“一融双高”的实践路径
院(系)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一融双高”目标为统领,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为重点,以强化五个方面的融合为关键,以全面落实院(系)级党组织“五个到位”的具体要求为保障,着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提升,促成党建工作与事业一体推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机制融合”,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夯实“党建+事业发展”制度保障
“一融双高”是以“融合”“协同”为纽带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从长远着眼,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建和事业同步发展的制度机制。一是,抓好“两个议事规则”制度执行。抓好院(系)“两个议事规则”的严格执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有效宣传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党组织研究前置制度,落实党组织书记主持党政联席会议要求。以完善院系“两个议事规则”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制度健全、结构合理、权责清晰、监督到位的内部治理体系。二是,抓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强化院(系)党委和行政两套班子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坚持“一把手”抓带动,完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责任要求,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干部队伍建设,以上率下层层压实“一融双高”的工作责任。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工程,以“闭环监督”为抓手,坚持靶向发力,跟踪问效,助推重大项目提质提速,使党建与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二)强化“方向融合”,确保政治把关作用到位,坚持“党建+事业发展”价值导向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把好政治关是健康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保证本单位事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一是,将政治把关覆盖到院(系)事业发展的各个层面。院(系)级党组织要通过政治把关,确保本单位办学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育人导向进行。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二是,创新和完善政治把关作用的实现方式。在制度设计和事权授予中,要将党组织参与把关环节有机嵌入,细化报奖评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教材评审等严把政治关的具体操作方法。发挥组织优势,增强本单位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三是,提升政治把关的能力。院(系)领导班子必须修“内功”、强“筋骨”,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文件与重要会议精神,熟悉国家政策,研究本单位落实举措。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结合学校学科总体规划和优势特色等,为本单位事业发展谋篇布局。
(三)强化“思想融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凝聚“党建+事业发展”同心力量
院(系)级党组织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为本单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一要抓好思想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健全院(系)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突出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双精通”的要求,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注重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辐射效应,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建助推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筑牢红色信仰,强化使命担当。聚焦师生两大群体,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融双高”广泛的自觉的价值认同,为事业发展积聚力量。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以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思想引领力、师德感召力、教学组织力、科研创新力,巩固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成效。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落实“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打造过硬的院 ( 系 ) 党政干部、辅导员、导师等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持续营造党政工团聚合发力的工作氛围。增强文化思政、网络思政的浸润,提升网络思政的功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线上与线下的融通;发挥文化思政功能,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术文化,以温润的文化力量铸魂育人。
(四)强化“组织融合”,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释放“党建+事业发展”组织能量
高质量党建的实质是构建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体系,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一要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院(系)级党建工作立得住,关键要看党支部。将党支部打造成为实现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集合点、发力点,做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坚持质量建党导向,将党支部设置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内设机构相对应,推行把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有利于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设置形式。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在增强本单位本部门向心力、战斗力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措施。二要完善党支部书记的培育选拔机制。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干业务能有效加快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过程。要突出“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注重从教学、科研一线选拔干部,兼备政治领导能力和业务专业素养,选拔出的干部不仅是政治上的“明白人”,也是业务的“内行人”。探索建立党员学术带头人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人才培育储备机制,力争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双带头人”,以“头雁”引领作用带动形成“群雁”矩阵效应。三要将基层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院(系)治理效能。严格落实组织制度,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院(系)级党组织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各党支部要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制度。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化党支部领航事业发展任务的导向,将“一融双高”开展成效纳入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员“一盘棋”思想,分解细化每名党员的责任。建立完善“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良好运行机制,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广大师生坚守初心、砥砺奋斗,立足教学科研岗位,不断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发展融合”,确保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推动“党建+事业发展”互促共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进一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院(系)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更加注重继承发展,更加注重学习借鉴,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为牵引,找准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要聚焦院(系)发展中的重点精准发力。根据本单位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探索特色举措,形成创新机制,推进改革实践,实现突破进展,取得标志成果。院(系)级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模式,抓好综合改革的“关键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聚力提升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综合实力等方面的水平。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围绕中心工作深化内涵建设,强化“根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发挥党支部“内联”作用,探索师生、党团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党建工作思路。突出“外联”优势,借助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精准化的党建共建载体和平台,绘制提升改革发展成效的校地“同心圆”。二要完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将“一融双高”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研究出台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规定,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最大化激发党建与业务相融相促“乘数效应”。以“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等申报创建为契机,辐射带动本单位党支部的整体推进、全面过硬。既重视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序推进,更要注重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释放党组织强大正能量,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在推动改革和事业发展上。
作者:
王昕 沈雪童
【本文系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度党建研究课题“ 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DUTDJ2023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