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东洲:创建“四大课堂”做实农村党员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5 17:24 阅读量:2222
近年来,东洲区为做实农村党员教育,创建“四大课堂”,针对实际需要,培训出一批懂理论、识政策、能带头的农村党员。
创建“书本”课堂,提升思想引领。举办了“三心三选”村干部培训班。一是精心选“头”,力争培训出一批能够积极做好农村党员思想引领工作的“领头雁”,地点设在区委党校,召集全区50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共计50人,重新“做学员”、“进学堂”,学时一个星期。二是尽心选“课”,安排了党的理论知识专题讲授、国家政策法规解读研讨、农村电子商务运用讲座,还根据区内农村实际需求,聘请教师学者讲解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三是专心选“方”,设立“大座谈”板块,“学员”们通过演讲式发言介绍所在村的特色发展经验,为区内农村建设中的“疑难杂症”开出“新药方”,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水源保护、垃圾清理、农林治理、种植技术等。其他“学员”针对内容进行讨论、评议,并表示“把有用的经验带回村里”。
创建“村屯”课堂,注重党课普及。组织农村党员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实讲、实学。一是以全区党员干部为主体,结合“送党课下基层”活动,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党课内容。做到定量“备党课”,定时“走下去”,到村部活动室、小广场为农村党员宣讲党史党纪、解读党政党规。上半年全区党员干部下农村讲党课合计36次。二是鼓励普通农村党员讲党课。通过对农村党员的引导,培育一批村屯党课讲师,定期组织身边党员,围坐在“院落炕头”用“大白话”讲“真道理”,内容包括先进党员事迹、法律法规普及,民事政策讲解等。今年以来,全区培育村屯党课讲师52人,开展农村特色党课120余次。三是结合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聘请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的“田间地头”讲授农民实用技术、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理念,在“黑土地”上做“新文章”,哈达镇上哈达村集体栽植红松、果松等600余亩,不仅解决了超坡开荒,还为村集体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创建“掌上”课堂,丰富阅读内容。建立手机互联网教育平台。一是组建“村党员干部交流微信群”,召集各村党员干部入群进行农村党建和农村发展相关工作的经验交流,将区内各乡镇、村屯的“新资讯”、“好消息”在群中转发宣传,以便各村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目前微信群人数已达到100。二是成立“东洲党建网络宣传小队”,安排组工信息员若干,浏览“共产党员”、“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网络平台的电子资讯,筛选对对农村党员起到切实教育作用的文章,按照规定每周转发宣传3篇以上,让农村党员“打开手机就能学习”。三是建立“先锋行”微信公众号,号召全体党员添加关注,随时随地用手机互联网进行党建宣传,目前,公众号已经设立“时政要闻”、“先锋礼赞”、“学习园地”3大板块,并在“学习园地”板块中设立了“组工讲堂”,供党员学习阅读。
创建“实践”课堂,巩固先锋阵地。各乡镇开展党员特色活动。一是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程,设立服务全程代办点,有代理需求的群众到代办点填写《代理服务申请表》,代办点确定承办人,并在承诺时限内将办理结果通知申请人。对孤寡、伤病、残疾及五保等特殊对象,实行上门代理。今年以来,完成代理服务共130余次。二是组建“美丽乡村”清洁队。兰山乡由乡机关党员及各村党员志愿者组成180余人的清洁队,编制《包干分区责任表》,每月至少两次对辖区垃圾、道路茅草及村落秸秆进行大清理,特别对辖区内紫花岭景区实行轮岗制环境维护。三是开展“鉴证承诺”宣讲活动,章党镇围绕“共产党员承诺+”工程在基层试点初步取得的成绩,评选5名鉴证承诺党员,到各村屯宣讲,用亲身经历为农村党员树立组织引领富、党员带领富、合作践行富的目标,以实际行动教育农村党员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理念。目前,宣讲已进行6次。
抚顺市东洲区委组织部供稿
作者:尚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