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层党建

    辽宁清原围绕党建抓扶贫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10-24 14:03 阅读量:1568

       单位:清原县南山城党委
                                                                                      作者:于瀚喆

       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辽宁清原县南山城镇三胜堡村按照省市县委及镇党委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始终秉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这一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以党建为根、以扶贫为叶,厚植党建根须、萌发扶贫茂叶,有力促使本村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圆满、顺利、如期完成了阶段性脱贫攻坚任务。


      一、完善组织体系,狠抓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


      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在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三胜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核心任务,注重完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稳慎推进、有条不紊。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思想指导,自觉提升政治素质;以做合格党员为行动准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有力夯实理想信念,树立攻坚克难决心。同时,专门成立了由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任组长,驻村扶贫队成员及村“两委”班子组成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两项政治任务,专门研究党建促脱贫事宜,做到既讲原则又讲创新,在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带头发扬民主、严格财经纪律、履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的基础上,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大胆建言献策,详密部署安排,全村切实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党员管理,狠抓党员作用发挥这个优势


      扶贫初期,由于思想观念存在保守弊端,全村扶贫工作无从入手。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决定发展党员队伍这支先锋团,使其在各项任务落实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省总工会拿出7200元资金,组织全村党员赴丹东大梨树村进行学习,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鼓励他们在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发挥出党员应有的作用。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毛丰美、实干促振兴”建言献策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广大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另外,由省总协调4.15万元扶贫资金,帮助村里购置档案柜、书柜、会议桌、投影仪、电脑和部分图书杂志,并启动了“惠农书屋”“惠农讲堂”和精准扶贫档案室的建设工作,目前这几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三、坚持项目富民,狠抓主体产业支撑这个理念


      一是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项目。该项目省总工会先期投入35万元,于去年扶持村集体种植龙胆草75亩,预计明年村集体可收入75万元以上。为使中药材形成梯次化种植,今年工作队又利用50万元试点村扶持资金和30万省总工会扶贫资金,扶持村集体种植80亩玉竹和近50亩龙胆草,这两项中药材待成熟后预计可收入130万元以上。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产业惠民的思想,在龙胆草生长期间,每年拔草用工尽可能雇佣贫困户家庭人员,并决定村“两委”将从收益中拿出30%为贫困户分红,以使贫困户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二是大力实施肉牛养殖项目。该项目以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帮扶对象,由省总工会投资110万元、村集体贷款25万元,于去年10月成立了养牛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对肉牛进行集中饲养和经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完成了土地和牛舍承租、制度建立、人员聘用、肉牛采购、贷款落实等任务,所购买的52头西门塔尔肉牛已下生牛犊21头。今年五月份,合作社拿出7.35万元资金,为145人贫困人口进行分红。为推动合作社经济发展壮大,今年四月以来,工作队与村“两委”又重新选定22.7亩非基本农田用地,全面实施标准化养牛基地建设,再次购买一定数量架子牛育肥,力争将养牛合作社打造成为清原县最大的养牛基地,长效推动三胜堡村村民致富和集体经济发展。


      四、实施组织关怀,狠抓民众素质提升这个保障


      文明素质提升是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根本基础。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顺应村民需求,将营造良好生活和文化环境作为扶贫的基础性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向省总申请10万元资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2个,实现村民业余生活有去处,并协调有关部门出资4.5万元,在广场上安装上健身器材。投资4.6万元,为村主路旁修建132米长宣传教育文化长廊,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弘扬时代主旋律。协调市、县交通部门出资200多万元,铺设巷道水泥路面7.12公里,并申请15万资金沿850米长道路两旁,分别修建了沿路护栏和文化围墙。通过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落地落实,全村民风得以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