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北三家村:“四力并发”抓党建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17-11-13 14:57 阅读量:1188
清原县北三家村党总支部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为中心,多种渠道谋划基层党建务实管用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潜能”,带领全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昂首阔步”展新姿。
夯实班子梯次配备,让“主心骨”硬起来。村党总支部突出抓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一岗多责”的作用发挥,落实“党建+”具体工作责任分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精诚团结,合力攻坚。原支部书记唐秀同志“抓经济发展离不开抓实党建,抓实党建需要有一个过硬的村班子”的工作理念,一直让她在岗位上奋斗30余年,看着“三向培养”对象不断走向组织身边,也由衷感到欣慰。今年3月份她因身体原因辞职,镇党委交给她离职最后一个任务,推荐一名称职的书记人选,“三向培养”对象、村妇女主任那影也就进入了视线。强将手下无弱兵。她凭着在“强将”手下多年的历练,赢得了全体党员的信任,于9月份上岗履职,又开始了新一轮“巾帼不让须眉”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历程。
抓准制度执行程序,让“规矩”立起来。坚持把党务村务公开、“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作为抓实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明确每一个步骤,创新每一个推进载体,让制度执行“活”起来,实现了由以往“奖惩约束”到“争做模范”的转变,学有学样、做有做样。在推进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落实中,不断完善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格化”体系,为该制度执行吸收丰富的“意见资源”,相继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主监督制度和档案管理等“六项制度”,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建议,为推进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抓手,有力解决了农民党员主体作用不明显、村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把握规范运行措施,让“常态化”实起来。寒来暑往十多年,村干部坐班制成为“必修课”,并与代表委员工作室“值班”有效结合,做到群众来人来访直通快办,打通了干群联系的“绿色通道”;强化党建工作“痕迹化”管理,把纳入痕迹管理的内容、目标、措施以及开展痕迹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下来,对照党建工作责任目标考核逐一落实,做到人员明确、目标明确、内容明确,实现了工作有准则、凡事有程序、活动有记录、事后有监督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党务村务工作。大学生村官赵彬宇在两年的挂职生活结束后,由衷地感到“北三家村的干部作风跟机关差不很多,我不仅学到了她们身上跟群众贴心的劲,自己的文字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严谨的作风也让自己受用一生。”
搭建干群互动平台,让“氛围”浓起来。该村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作为党群干群紧密联系的“粘合剂”,26名无职党员在13个岗位上,无私帮带、爱岗奉献,发挥着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富示范岗的杨奇和那学科,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积极引导16户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并在大棚的建立、菌柱的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相关环节给予农户支持与帮助。矛盾调解岗的王玉兰和赵连辉不间断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在化解矛盾隐患中展现着人格的魅力。同时,更加注重在文体活动中增进群众之间的“健康”交流。支部每月都制定村级组织活动计划,农家书屋全天开放,组建舞蹈队,培养农民歌舞“明星”,在每次市、县、乡举办的文体活动比赛报名时,“人满为患”的场景时常发生,大赛前的小“热身”赛也就因势而生,大家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氛围中拉近了距离。
辽宁抚顺市清原县北三家镇党委 刘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