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纪实:到基层历练成长
发布时间:2018-06-29 16:04 阅读量:1967
核心提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干部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省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的动员部署,年初以来,铁岭市将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途径,上下联动、齐抓落实。
目前,省市县三级选派的1265名干部全面完成对接,已覆盖铁岭89个乡镇1176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铁岭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正响彻辽北大地。
精选派优 好钢用在刀刃上
今年1月末,选派工作一启动,铁岭市委便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优中选优、选派最优秀干部到最需要、最适合岗位的工作目标。通过积极发动、广泛宣传,激发了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屈海生报名时说:“作为组织部门干部,同时又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分子,我应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投身到乡镇村服务一线。”
为选拔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基层,铁岭市委选派干部工作管理办公室坚持由派出单位推荐、所属党委审核、组织部门把关,确保派下去就能进入角色、担当重任。同时根据各单位党员干部数量及乡村实际需求分配选派名额,把真正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真心融入、真诚奉献的好干部选出来、派下去。“坚持选硬人、硬选人,避免‘庸碌无为’的人‘混场子’、‘急功近利’的人‘混经历’、‘偷奸耍滑’的人‘混日子’、‘有心干事’的人‘吃不开’的现象。”铁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宋平表示,这就是他们选人的标准。
为提高选派干部的针对性、实效性,铁岭市、县两级经充分调研,全方位分析选派干部特点和接收地实际,确保选派干部工作有的放矢、施才展志有平台,确定了经济管理、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6方面主要需求和选派干部统筹兼顾、优势互补、项目优先等“八项原则”。结合派出单位的优势、选派干部的特长和派驻镇村的特点及实际需求,按照“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政法干部配乱村、党政干部配难村”原则,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让“有一技之长”的干部尽其才,让所在村真正受益。
重育强管 使命职责永记心中
好干部要靠自身努力,更要靠组织培养。为使选派干部掌握党的农村政策,铁岭三级联动举办专题培训班,增强选派干部本领。市委主要领导亲定培训方案,市级领导作党的十九大精神等6个专题讲座辅导。县乡培训班详细介绍村镇情况,做到让选派干部心中有数。
坚持“四重”管理,即市委监管、县(市)区委主管、派出单位协管、选派干部自管。市委组织部牵头定期抽查、督查选派干部工作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和派出单位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县(市)区委全面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考核、全程管理、述职评议等工作;派出单位定期听取选派干部工作汇报,深入所在乡村开展调研,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选派干部工作队,以乡镇为单位组建选派干部工作组,借助微信平台加强学习交流、实行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突出双向激励,激发干部活力。铁岭出台《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对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等过程中为公为民、尽职尽责,但工作中出现偏差或失误,且符合其规定条件及情形的,不作负面评价,按组织程序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同时,制定选派干部管理工作意见,对下派期间工作不力、成效不佳、影响不好,且整改不力的要及时调整或召回。“松身”不松绑、放手不放纵,双向激励如同给干部干事创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想事、干事、成事者“瘦身”,轻装上阵。
关心关爱 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基层一线是选派干部了解实际、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对选派工作期间表现特别突出者,就要厚爱。”铁岭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德新说。为此,铁岭明确提出,干部挂职期间不影响提拔使用,其在乡村工作经历被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对选派工作期间表现特别突出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优先推荐申报。
据悉,铁岭决定每年拿出1500多万元作为选派干部的后勤保障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单位按规定落实交通、医疗保障等相关政策,切实解决选派干部后顾之忧。西丰县为192名下派干部建立食宿生活台账,其他县(市)区也都提前做好了选派干部住宿、就餐等后勤保障工作。
特殊关怀激起特别动力。铁岭市地税局凡河新城分局选派干部刘笛和爱人、市住建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选派干部姜宇同时报名下派工作,为使他们免于生活琐事困扰,全身心投入工作,在确定选派地区时被安排到了同一县区,铁岭县特意将他们安排在了两个相邻村。刘笛在驻村日记中写道:“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我和爱人坐在一起总结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低保户建档、防汛等工作,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老百姓的期待、信赖,我们要倍加珍惜、加倍努力……”
典型引路 撸起袖子加油干
省委统战部的王浩然到西丰县天德镇任第一副书记后,已走遍全镇10个村。为帮助5户贫困户解决危房问题,他协调了10万元资金。依靠单位这个坚强后盾,充分发挥全省统战系统优势,王浩然帮扶项目4个,落实资金40余万元,并促成了中国农工民主党辽宁省委员会100余万元教学物资的捐赠。“数据是冷的,民情是热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多与下面沟通交流,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真正获得第一手资料,脱贫攻坚才能见真功、得实效。”王浩然这样看待走访的作用。
现任西丰县陶然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沈煤集团的荆洪涛,2014年就是集团派出的第一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榆树村第一书记。在他的争取下,沈煤集团共投资47.8万元,在榆树村建设了养牛合作社和豆腐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万余元。工作岗位转变后,他决心让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计划覆盖全镇,明确列出了豆腐坊搬迁、扩大养牛合作社规模、发展庭院经济、成立农机合作社四条路径。
铁岭市财政局选派干部赵俊波是西丰县凉泉镇党委第一副书记、选派干部副领队,刚到任便积极引入党建先进做法,向周边乡镇推广宣传。他结合西丰县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各村党员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赵俊波告诉记者,待总投资600多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必将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激励选派干部带着感情、职责、使命去工作,营造比着干、争着干的创业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