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层党建

    记“辽宁好人·时代楷模”、鞍山市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刘娟

    发布时间:2019-09-16 13:29 阅读量:1619

    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阅览室中,有两面墙挂满锦旗。社区会议室里,有一面荣誉墙,其中属于刘娟个人的荣誉称号,就有60多项。

      一面面锦旗,饱含群众深情、寄托群众厚爱。

      一项项荣誉背后,都有这位社区党委书记与居民水乳交融的故事。

      21年一路走来,灵西社区已今非昔比。当初对刘娟新上任时“冷眼相看”的社区居民,如今都把她当作“知心人”“贴心人”。

      打开群众心结,走进群众心中,刘娟是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走进灵山社区,记者试图寻找答案。

      “做群众工作,要真诚实在”

      今昔对比,霄壤之别。

      20多年前刘娟刚到灵西社区时,碰了不少钉子,甚至有居民给她使绊子。如今,每天晚上,一些居民只要看到社区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知道刘娟还在加班,就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过来。

      在刘娟看来,那一份份来自群众的关爱与温暖,是莫大的鞭策。

      从“冷眼相看”到“另眼相待”,社区居民对刘娟态度的变化,并非易事。

      1998年4月,刘娟作为新任社区书记挨家挨户走访时,迎面而来的都是冷言冷语:爱管闲事的话,就把社区小区改造好,让居民住得舒坦;为居民多想想,怎么让下岗的人有工作,让生病的人有钱治,让孤寡老人、残疾人员、流浪孩子生活有着落,不要紧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放。

      原来,灵西社区是周边破产企业的家属区,一些居民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中有情绪。一些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居民与社区之间互不信任。

      打开居民心中的心结,只能靠实干。

      社区楼前花坛杂草丛生,刘娟带领工作人员除草翻土,自费买来花草栽种。第二天一早,花草丢失了一多半。刘娟什么也没说,接着买来补栽上,补了再丢,丢了再补。

      见此情景,社区居民、共产党员苏太振深受触动,“刘书记心里有一盆火,想温暖咱老百姓,咱们怎么就好意思往她心里泼凉水呢?”他向社区主动请缨,组织7名老党员成立巡逻队,从此花草再也没有丢失,社区治安环境也逐步好转。

      栽花种草的经历,让刘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群众工作,急不得、躁不得,不要“下暴雨”,雨过地皮湿,什么也不管用;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一份份付出,收获的是居民的信任。

      “居民的事儿居民说了算”

      今年,灵西社区三项工程——自来水管道大修、燃气公司做管道保暖、小区改造同时进行。

      民生工程,居民高度关注。和社区书记一起忙碌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前几天,我们接连召集居民代表开会,请大家说想法、提建议,为的是让暖心工程成为放心工程。”刘娟说。

      倡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灵西社区建立了民生议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让居民一起研究讨论有关社区建设、社区事务和社区服务的事项,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如今,这里活跃着一支“温暖灵西”志愿者义工服务队,每周六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磨刀、配钥匙、维修家电。同时,社区还牵头组建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10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网络的功能,在刘娟的建议下,社区党委采取党委考核支部,群众评议党员,党支部和群众“双评”片长、楼长和楼门长的方式,在党支部之间开展争扛“红旗”,在党员之间开展争创“红星”,在片长、楼长和楼门长之间开展争当“优秀志愿者”活动。

      每次考评结果出来后,社区党委坚持表彰会与警示会合开,让“扛旗”“摘星”的介绍经验,让群众不满意的自我检讨,在互学互鉴中建强基层组织,提高服务质量,让党建工作与民生工作互促互进。

      “居民的事儿自己说了算。只有大家共同参与、自我服务,社区才会更和谐。”刘娟说。

      “个人受点儿委屈算不了啥”

      不久前,灵西社区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刘娟是个什么样的人?”

      居民的反馈归纳起来有23项,其中有两项引人关注:“认真的人”“脸皮厚的人”。

      “工作认真、为居民办事丝毫不含糊,这容易理解。‘脸皮厚’是怎么回事?”记者不解。

      “‘脸皮厚’也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家。”有居民告诉记者。

      三个字背后,有说不尽的心酸。但在刘娟看来,“居民的幸福笑容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褒奖,与之相比,个人受点儿委屈算不了啥”。

      在社区建下岗再就业一条街,刘娟自掏腰包,寻找场地,筹集资金,购买材料,好不容易将门市房建起,却因手续办理出了问题,施工被暂时叫停。

      此后一段时间,刘娟每天早早起来就赶到灵山街道,坐通勤车到立山区,奔走于各个相关部门跑手续,不辞辛劳。为了节省一元钱的车费,她经常要步行五六里地到达目的地。

      为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整整4年间,刘娟在各部门之间奔走协调,反映灵西社区居民的苦楚与期盼,谈自己的计划与打算,以磨破嘴皮、踏破脚板的韧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那些日子,虽然吃了不少闭门羹,跑了不少冤枉路,但当看到下岗再就业一条街开业时居民脸上露出的笑容,看到社区被列入市区两级改造项目的消息传来时居民们的高兴劲儿,我觉得个人跑跑腿受点儿累,值!”刘娟现在想起来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提起刘娟,年过八旬的社区居民张丽英说:“‘我闺女’做事有那股子劲,我们的大事小情都是她最重要的事。”

      张丽英回忆,过去,社区冬天暖气不热,供暖公司以灵西社区处于管线末端为由不作为,刘娟带领工作人员三天两夜吃住在锅炉房,自己动手烧锅炉,折腾得蓬头垢面,硬是把暖气烧热乎才收兵。

      多年来,刘娟始终将居民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挂在心上,与居民共解难题、共渡难关。她认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用责任与担当、温暖与爱心打开群众的心结,走进群众内心。

      “最欣慰的就是看见居民笑,最难受的就是看见居民哭。”刘娟告诉记者,群众的鼓励和点赞,是她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