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玉书:把“实验室”建在田野
发布时间:2020-05-14 19:29 阅读量:2248
5月6日,盘锦农业试验站的育苗棚里,嫩绿的稻苗郁郁葱葱。
张玉书穿行在田垄间,一边观察稻苗,一边认真记录。这是她的日常工作,从播种到庄稼生长的各个关键期,田野里都会有她忙碌的身影。
作为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玉书的“实验室”遍布我省的乡村田野,她的实验与山水为邻、与日月相伴。回顾34年农业气象科研之路,她吐露心迹:“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业情有独钟,就想着能帮老乡做点事儿。”
刚参加工作时,张玉书只是做些和农业相关的服务工作,跟着单位的前辈们学习,搞农业气象试验,这一跟就是10年。那些年,交通不算便利,为了到地里获取第一手数据,她常常坐火车倒客车,甚至步行数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长年累月的调查试验,为她日后科研成就的取得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张玉书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立了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控制试验场,通过控制试验以及分期播种试验等,建立了玉米播种、苗期、拔节期等各个生育期的气温、水分等农业气象指标,近些年又建起水稻和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到春播季节,她都会亲自到试验田参加播种。
“都说搞科研很枯燥,但我没有这种感觉,选择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张玉书认为,科研工作首先要立足于国家和地方需求。近10年她主持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就有14项。
新兴的农业保险一度因保险公司和农户无法就灾害定损达成共识推行困难。张玉书在2014年至2015年开展的农业攻关及成果产业化项目中,专门把科学定损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利用卫星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研制了精细化的农业干旱实时灾损定量评估技术,成为破解农业保险赔付难题的关键。
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永无终点。眼下,张玉书正带领团队开始新的征程,启动“东北大豆关键发育期复合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此项目将有助提高东北大豆生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保障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及增产稳产提供气象技术支撑。
如今,张玉书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她说:“只要科研成果能真正为农服务,我就会坚持下去,这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