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党员示范 群众参与 群体受益
发布时间:2020-06-05 14:23 阅读量:2569
----泉园街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市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民生诉求发生深刻变化,对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2020年以来,泉园街道主动适应城市基层党建新态势、新挑战,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群体受益治理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由“单打”到“协同”转变,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服务效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构筑基层社会治理坚实引擎。政治引领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坚实纽带,泉园街道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使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一是顶层设计,全面覆盖。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工作站为纽带,按照“一党员、一单元”、“一企业、一支部”的目标,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构建了“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站-社区党委-非公和社区支部”纵向管理链条和“非公和社区支部--党员-群众(职工)”横向组织网络,使党的领导覆盖到楼栋里,家门口,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二是品牌引领,全面发展。打造德氏非公党建品牌,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把抓党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打造符合企业特色的非公党建品牌,德氏集团非公党建工作得到省、市、区组织部认可,对泉园街道以党建促发展,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和认可。同时,推动非公党建从“品牌引领”向“以点带面”转变,以典型经验辐射带动更多党组织全面进步。三是重拳出击,全面融合。重拳整顿上木场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设计“个十百千万”等活动载体,凝聚社区党员力量,确保上木场社区高标准整改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将方家栏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达到强党建、惠民生、优环境、促提升的预期目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员示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坚实队伍。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是支撑。泉园街道坚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党员示范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一方面,创建“党员+网格员”模式,凝聚党员管理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将党员培养成骨干网格员,将优秀网格员发展、培养成党员,使党的领导延伸到楼栋里,居民家门口。另一方面,建立“党员+志愿者”模式,搭建基层治理平台。将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等人员,整合纳入全街志愿服务队伍,设立盛京义勇巡逻队、文明劝导队等志愿岗位,助力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全街重点工作,在实践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治理本领。
群众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牢固平台。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注重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为此,泉园街道党工委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原则,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感召力,大力培育群众参与力量。一是延续态势,全民参与。街道将疫情防控工作中构建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治”工作体系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群众树立主人翁、主力军、主战场意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机制,全民动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制定泉园街道全民动员方案,将热心居民、党员、个体商户、社会组织、企业多方主体纳入创建体系,建立积分考核机制,形成“文明创建为人民 全民共创文明城”工作格局,居民群众成为最有力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群体受益,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最终目标。泉园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收获了“组织添活力、党员有作为、群体共参与、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成效,夯实了基层执政基础,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提高了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泉园街道辖区,方家栏老旧小区改造如期进行,社区全面动员,居民积极参与,企业主动共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祥和景象。金杯小区退休居民根据每个楼栋不同的人文特色对单元进行了命名,浓厚的楼道文化带动辖区居民自觉养成了维护楼道干净整洁的意识,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发挥榜样作用,全街形成崇德尚善浓厚氛围。在泉园街道,群众成为城市建设最有力的参与者、最广大的受益者。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泉园街道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群体受益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探索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智慧云平台建设,以“互联网+治理”,“大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治理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化水平,真正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任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