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党建网
欢迎光临辽宁党建网!
  • 首页新闻
  • 热点关注
  • 本站头条
  • 重要讲话
  • 权威发布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 廉政建设
  • 校园党建
  • 党建评论
  • 红色文化
  • 信息动态
  • 党务公开
  • 调查研究
  • 理事会
  • 第一书记
  • 党史学习
  • 志愿服务
  • 乡村振兴
  • 视频新闻
  • 社会组织
  • 党建书店
  • 人才工作
  • 志愿者
  • 当前位置:主页 > 基层党建

    党建引领聚活力  产业助力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0-06-08 21:46 阅读量:2584

     
    “我是农民的儿子,一步一步成长到今天。如今我来到大板,要把大板当成我的家乡,用我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建设家乡、回报家乡。”
    刘晓东,男,19774月出生,中共党员,省民族和宗教委宗教一处副处长,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2017被评为省民族和宗教委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省优秀扶贫志愿者、省定点扶贫先进工作者。
     

     

    党建引领聚活力  产业助力促振兴

    记阜蒙县大板镇大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刘晓东
     
    2017年以来,刘晓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情系大板,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争取和协调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发展党建、产业和民生项目17个,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巩固了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成果,大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零收入到2020年有望实现50万元,大板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昔日的全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党建示范村、经济强村。刘晓东在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深度贫困县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作经验交流其帮扶事迹被新华社、中国民族报、辽宁日报、辽宁扶贫杂志等媒体宣传报道。
    建党带动村民转变思想谋发展
    大板村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安于贫困,靠天吃饭和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来到大板村后的刘晓东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攀谈,唠家常、谈发展,引导和激励村民发展生产致富增收。同时,因地制宜,分类帮助养殖户、果树种植户、餐饮经营户提供技术,拉客源、销售产品,帮助外出打工困难户推荐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多元化、实打实帮扶。
    刘晓东以镇村为家,在资金、人脉、时间、感情上倾囊相助,不计得失,敢于较真碰硬,公平公正办事。刘晓东的一言一行,感染和鼓舞着身边人,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驻村工作队真是一扑心实为他们着想,增强了他们对驻村工作队的信任,摒弃了喝酒、打牌等不良习惯,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三年来,村里多次进行土地流转、开展综合治理和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辽宁大厦向省内外客商推荐本村生产的菊苣茶菊苣粉产品)
    帮助加强党的建设聚合力
    在到位不越位的原则下,刘晓东把要想富必须建个好支部摆到突出位置,把党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放手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包德柱同志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党员干部群众不想发展、不敢发展、不会发展的问题,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致富带头人抓起,带他们外出考察,加强培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思进的意识和信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规划引领,建立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一审两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定、评先评优、值班值宿、党员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等制度,规范党组织生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了7名党小组长、3名班子成员、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和刘福盛、张领泉等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大板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和潜力。

     
    大板村党员在主题党日开展净化美化大板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厚爱与严管相结合,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不拿村里一分钱,不吃村里一顿饭,为开展扶贫工作自己掏腰包3万多元,与村里保持了“亲”“清”的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上党风廉政课,要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如今大板村党支部焕然一新,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党员过组织生活成为自觉,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
    坚持内引外联上产业项目
    帮助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队伍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以党建为统领,抓班子、带队伍、聚合力;以项目为牵动,引资金、上项目、促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的党建工作思路和“光伏发电立村、辣椒种植兴村、庭院经济活村、畜牧养殖富村、观光旅游旺村”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广泛共识。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着力夯实产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投入扶贫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0万元,发展110KW的光伏发电产业项目,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2018年自费扶持村民开展辣椒种植试验,在此基础上,2019年扶持村民成立阜蒙县“民族一家亲”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辣椒种植、土豆种植等高效农业200余亩,增加净收益1100余元,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协调解决大板村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盘活村集体用地10亩,建设200平方米扶贫车间,已洽谈项目2个,即将签约达产,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正在建设黑木耳田园综合体、肉牛养殖项目,项目投产后可为村增加集体收入32万元。筹划建设300KW扶贫光伏项目,如实施顺利,村集体可增收近3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80万元。
    办实事解难题改善民生
    维修改造大板村党群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办事。建设村民族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生活。修建村民出行路11.3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建设1座自来水厂,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加强蒙古族特色小镇改造,架设路灯240余盏,栽植银杏树220余棵,增加民族元素,提升了小城镇品位。对投资商和本地合作社开展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加了他们扩大生产的信心。建立村环境卫生公益岗,选用有劳动能力的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建设美丽整洁大板村。建立10余个“企业+工作队+村民”就业平台推荐村民就业增收,同时引进了手工缝纫、手套加工和娃娃制作项目,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带动村民每月增收500元以上。开展村集体收益分红,为安装自来水农户每户补贴200元,为当年考上大学学生每人奖励300元,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200元。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分红500元以上。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善了乡村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