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8 08:13 阅读量:2351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多次对党员干部提出严格要求,生动精准地运用了大量经典妙喻,升华思想、凝聚力量、感召人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所比所喻,已经实现了思想与语言的横向嫁接,达到了与治国理政方略相融相嵌、浑然一体、全新高度、全新层次、全新境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和独特载体。读懂经典妙喻,沐浴思想光辉,指导工作实践,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行动。 读懂“妙喻”,做反腐倡廉的“勇士”。腐败是社会毒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几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必须不断深化标本兼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做反腐倡廉的“勇士”。 读懂“妙喻”,做善于学习的“学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学士”,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文,推动学习往深里去、往实里走。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心中要有“主心骨”,时时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以党的非凡历史引领使命,在认真学习和刻苦实践中锤炼初心、履行使命。 读懂“妙喻”,做干事创业的“硬核”。“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自觉补足精神之“钙”,坚决祛除因“缺钙”造成的“软骨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敢于亮剑斩除“心中贼”;要昂扬锐气和斗志,遇到问题敢担当,不当“传声筒”、“中转站”;信念坚定,“蹄疾步稳”,不做“敲锣打鼓”的表面文章,不当“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耕耘好,绝对不能撂荒了甚至弄丢了;要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锤炼担当作为的“铁肩膀”、增强攻坚克难的“硬本领”,做干事创业的“硬核”党员。 读懂“妙喻”,做为民服务的“公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交给人民评判,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隐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践行“人民至上”,勇做为人民服务的“弄潮儿”。要精准发力,精细“绣花”,“飞针走线”织就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少搞一些“盆景”,多做一些实事。我们啃下了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已越关山,再眺雄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要将青山绿水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要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且善用妙喻的党的领袖。他从中国最基层干起、经过逐级锻炼、经历丰富,养成了善于学习、积累和联想的思维特质,形成了善于引经典、讲故事、打比方的话语风格。他的表达不仅思想鲜明深刻,而且语言精练、质朴自然、不加雕琢、浑然天成,展现了党的领袖深邃、厚重、前瞻、宏大的思想,彰显了强大的判断力、穿透力、洞察力和把握力,具有大道至简、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读懂经典妙喻,沐浴思想光辉,在新时代新长征路上勇毅前行。(许华凌)
【责任编辑: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