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13:47 阅读量:2546次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既是传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红色基因,更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中央多次强调,要推动党员干部“沉下去、融进去、干起来”,在基层一线锤炼党性、砥砺作风、服务群众。这一要求既是对传统治理智慧的继承,更是破解形式主义、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 察民情,从“民惟邦本”中汲取下沉智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下沉基层,首在破除“坐而论道”的虚浮之气。当前,个别干部调研靠报表、决策凭经验,导致政策与群众需求“温差”犹存。中央明确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是以“脚步丈量民情”的务实之举,推动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方能听懂“乡音土话”,看清“急难愁盼”,在家长里短中校准施政方向。正如《管子》所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真正融入基层,才能让政策制定更接“地气”,让改革举措更暖“民心”。 解民忧,以“枝叶关情”诠释下沉担当。“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下沉基层不是“到此一游”的形式过场,而是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解难题、办实事。中央强调要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正是要求干部在基层一线当好问题的“终点站”。从化解邻里纠纷到推动产业发展,从改善人居环境到帮扶困难群体,群众期盼的“小事”恰是检验初心的“大事”。古人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当以“事不避难”的劲头,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履职清单”,在破解矛盾中锤炼担当,在纾困解难中增进感情。 聚民心,用“久久为功”筑牢下沉根基。“得民心者得天下。”下沉基层的最终目标,在于构建党群“同心圆”。中央提出完善干部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正是要避免“雨过地皮湿”的短期行为。须以制度之力推动干部常下基层、真办实事,让“干部多跑腿”换来“群众少烦心”。如《盐铁论》所言:“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当干部在田间地头留下足迹,在群众家中留下温度,党的政策就能在基层落地生根,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方能愈加牢固。这种“双向奔赴”,既是巩固执政根基的长远之策,更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本质上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初心之旅。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扎根基层,方能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政绩刻在民心间,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