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8 20:22 阅读量:4338次
许华凌/辽宁抚顺新抚一校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一首《松花江上》,催人泪下,痛彻心扉。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之后,炸毁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今天,抗日战争中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段悲痛历史始终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岁月,凝聚成中国人民越挫越勇、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共识,汇聚为伟大的抗战精神。“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学”是纪念“九一八”的最好方式。 最好的纪念是警钟长鸣,不忘国耻,增强决不让悲剧重演的信心。日本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历史灾难,中国一半国土被日寇践踏,930余座城市被日军侵占、2.6亿国人卷入战火、3500万同胞伤亡、380万将士喋血疆场、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中华大地山河破碎、国土沦陷、民不聊生。今天,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不断回望历史,才能懂得和平的珍贵。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勿忘国耻”是我们血脉中不屈的灵魂,“振兴中华”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决不让悲剧重演,决不让屈辱重现,让警钟长鸣心中,不忘国耻,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最好的纪念是学习英雄,铸牢国魂,弘扬英烈们高尚的品德。“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日军侵华的14年里,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中国军队表现出了誓死抗击侵略者高昂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给日军造成重大打击。抗日战争中,“八百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等可歌可泣英勇抗敌的事迹,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3500万同胞伤亡、380万将士喋血疆场,永远载入中国人民抗战的史册。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英烈的英雄故事却千秋传颂,万古流芳。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把握当下,在不忘国耻中奋发图强,将悲愤之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最好的纪念是发愤图强,振兴中华,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铭记历史,过往的血泪就是如今我们前行的动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拥有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保家卫国。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巨大牺牲才得出的深刻教训。勿忘“九一八”,将鞭策国人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激起每一位中华儿女满腔热血,以悲痛的历史情感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励我们沿着英烈们开辟的复兴之路奋力前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最好的纪念是居安思危,珍视和平,努力践行新时代国家安全观。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冲淡不了那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历史;无论岁月如何静好,都无法掩盖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不忘国耻,居安思危,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神圣职责,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当铭记“九一八”,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克服艰难险阻、奋勇前行,创造属于华夏子孙的民族复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聚出砥砺前行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