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17:42 阅读量:2486次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以其鲜明的制度刚性,为新时代机关作风建设确立了精准标尺。这面镜子不仅照见了作风之弊,更映照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坚定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让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持续擦亮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使清风正气成为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 以镜鉴心,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端正,行动才能不偏不倚。部分干部在长期工作中滋生的“官本位”思维,将服务职责异化为权力资本,这无疑是理想信念根基动摇的表现。八项规定的实施,如同一剂猛药,通过对调研、会议、接待等具体场景的规范,重塑了“人民公仆”的价值内核。通过推行“四不两直”调研制度等创新实践,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迎检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实事中。这些转变表明,只有以八项规定为思想罗盘,持续开展党性教育,才能让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扎根于干部心中,筑牢机关作风建设的精神堤坝。 以镜正行,树立实干形象。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行动实践中。曾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留痕主义”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消耗了行政资源。八项规定通过量化指标、明确边界,将“文山会海”转化为“实干浪潮”。倡导“电子台账”管理、减少纸质材料报送等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同时,部分地区在公务接待上的动真碰硬,推行“无酒接待”“简餐制”等做法,更是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民生项目,彰显了机关的务实作风。这些转变充分说明,当八项规定的刚性约束转化为干部的行动自觉时,就能形成“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管用文”“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新风尚,让机关运行回归高效务实的本质。 以镜立制,激活长效动能。作风建设既需要猛药去疴的决心,更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八项规定精神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其不断融入制度肌理。通过将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干部选拔“负面清单”、融入干部考核体系、嵌入业务流程规范等措施的实施,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完整闭环,产生了“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震慑效应。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只有构建“教育预防—监督检查—执纪问责”的全链条机制,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让清风正气成为机关建设的永恒底色。
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 李凌霄 郑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