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08:15 阅读量:4621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政治定力,以问题为导向,直击民情民意、摸清群众“急难愁盼”,直接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使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实事办得怎么样?检验工作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一条,就是看群众满意与否。所谓“金标准”是医学术语,原是指在临床医学界公认的用于“诊断”最可靠、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笔者认为,必须将“群众满意”的“金标准”立起来,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为民之心,用心架好民声“直通桥”“金”字招牌,让群众心里满意。群众满意是评价最好的标尺。面对人民的新诉求、新期望时,要多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多体味群众的“酸甜苦辣”,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职责清单”,把百姓的“心头事”办成“开心事”,把“等群众登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将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党员干部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高举过头顶,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用脚踏实地的脚力丈量基层小路,用极致入微的眼力观察基层民愿,用殚精竭力的脑力解决百姓疾苦。真心请群众来、诚心到群众中去、实意为群众服务,才能收获群众的认可。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民之心,用情打造干群“连心桥”为民“标”杆,让群众点头满意。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官为政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中有界。工作干得好不好,事情做得实不实,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当前,大多数干部都能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但个别干部存在宗旨意识淡薄、心态尚未摆正的表现。党员干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看得清、听最明,心里自然有标准。要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当“评判”、做“考官”,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实践活动实效的唯一标准,贴近民心,把脉民意、体察民情、靶向精准,对症开方,量体裁衣,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干部只有主动作为、善作善成,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小事办精,让群众看得到变化、见得到成效、摸得着幸福,才能在实践实干中赢得民心民意。 以“但得众生皆得饱”的忧民之心,用力筑牢百姓“惠民桥”最优“准”则,让群众点赞满意。惠民利民,彰显为民初心。让人民真正满意,要以“把人民的事当作自己份内事,将人民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为工作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持久要求,始终保持高标准、高质量解决群众的实际难题,在为民之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秉承“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工作理念,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得的紧迫感一件一件抓整改、抓落实。主动担当,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要下真功夫、苦功夫,千方百计地寻求“最优方案”,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丹东市振安区委组织部 孙晓奇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