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07:02 阅读量:6501次
治国有常,人民为本。在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分量最重,成了大家关注的热词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共产党人以行动践使命,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民生工程,始终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执政水平的根本标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二十大报告中读懂“为民情怀”,做到坚守为民初心不变、坚定为民决心不动摇、坚持为民恒心不松懈,争做为民先锋,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厚植为民情怀,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经历了许多困难波折,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始终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终能够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近年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民的理论与实践认知,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层党员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付诸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提升经验、增长才干的“磨刀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担当。 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人民,是我们党始终能够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勇立潮头的根本保证。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用真情,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真交情。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挽起袖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多走“老乡路”,多讲“老乡话”,多听“掏心窝子话”,只有真正明白群众心声,才能找准改进作风、推动群众工作的“路子”“方子”。 厚植为民情怀,做到紧紧依靠人民。“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观,处处想到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要立足本职工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每件小事入手,善作善成,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主动向群众学习、请教,看群众实际感受,请群众来评判工作效果,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宽甸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王秀婷 【责任编辑:张健】 |